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 A.概念B.感觉C.知觉D.表象E.判断F.推理正确答案:感觉;知觉;表象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下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不合理的包括()
浏览:58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下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不合理的包括() A.认识决定实践,离开了认识实践将成为不可能B.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C.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会阻碍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E.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和动力,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进步正确答案:认识决定实践,离开了认识实践将成为不可能;认识是实践的来源和动力,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进步
以下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浏览:645以下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统一E.只有在获得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正确答案: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实现统一;只有在获得了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下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阐述中,合理的观点包括()
浏览:707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以下关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阐述中,合理的观点包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离开了认识,人类的实践活动将成为不可能正确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的表述中,合理的是()
浏览:675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的表述中,合理的是() A.就确定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来讲,真理与谬误是互相对立的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D.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E.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错误反映,二者具有明确界限,不可以相互转化,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正确答案:就确定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来讲,真理与谬误是互相对立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真理与谬误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
浏览:1486实践活动的三项基本要素() A.实践的主体B.实践的客体C.实践的中介D.人类的主观意识正确答案: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实践的中介
毛泽东的《实践论》即《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写作时间是:()
浏览:668毛泽东的《实践论》即《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写作时间是:() A.1937.7B.1976.12C.1921.7D.1949.10正确答案:1937.7
在毛泽东的《实践论》中,以下关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表述,最为合理的是哪一个:()
浏览:456在毛泽东的《实践论》中,以下关于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表述,最为合理的是哪一个:() A.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感性认识。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对立统一,相互促进。D.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就实现了真理性的认识。正确答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或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哪对关系更根本()
浏览:102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或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哪对关系更根本() A.认识关系B.实践关系C.价值关系D.对抗关系正确答案:实践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康德和休谟的不可知论以及其他哲学怪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就是:()
浏览:680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对康德和休谟的不可知论以及其他哲学怪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就是:() A.物质B.实践C.辩证法D.认识正确答案:实践
课上要求大家研读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作者是恩格斯,这是一部由恩格斯已经系统完成并出版的著作,内容中包含8章具体内容。()
浏览:876课上要求大家研读的《自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作者是恩格斯,这是一部由恩格斯已经系统完成并出版的著作,内容中包含8章具体内容。()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错误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浏览:1859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