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康杯”职工安全健康意识与应急技能知识竞赛测试题与答案
1.按国家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体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要儿,可增加产假( )天。
A.15
C.25
B.20
正确答案:A
2.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各单位和个人使用未成年工和对其特殊保护时,实行登记制度。并规定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需向所在地的( )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正确答案:A
3.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 )30分钟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A.46℃
B.56℃
C.45℃
正确答案:B
4.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英文名称修订为( )。
A. COVID-19
B. NOVID-19
C. NCOV-19
正确答案:A
5.《职业病防治法》确定了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管理原则是( )。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B.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C.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B
6.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是()。
A.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综合治理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C.安全第一,重在预防,综合治理
正确答案:B
7.《工会法》中对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会( )参加。
A.必须
B.可以
C.不能
正确答案:A
8.《劳动法》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 )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和劳动者的职业病状况,进行统计、报告和处理。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正确答案:A
9.《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从保护职工的安全健康,维护职工劳动保护合法权益的角度,进一步具体规定了劳动合同一定要载明保障职工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和( )两项法定事项。
A.健康检查
B.安全教育培训
C.办理工伤保险
正确答案:C
10.下列不属于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基本内容( )。
A.根据女职工生理特性安排女职工从事无害健康的工作。
B.女性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保护。
C.根据女职工的工资情况。
正确答案:C
11.(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单独为女性职工出台了这部规定。
A.2012年4月18日
B.2012年5月1日
C.2013年4月18日
正确答案:A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4年8月31日通过,自( )起施行。
A.2014年11月1日
B.2014年12月1日
C.2014年12月30日
正确答案:B
13.安全色分为( )四种颜色。
A.红、黄、蓝、紫
B.红、黄、蓝、绿
C.红、黄、蓝、白
正确答案:B
14.安全标志由安全色、( )和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
A.几何图形
B.数字
C.文字
正确答案:A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 )正式实施。
A.2001年10日27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10月1日
正确答案:B
16.《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 )。
A.主要责任
B.全面责任
C.间接责任
正确答案:B
17.我国法定安全生产标准分为( )和行业标准,两者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具有同样的约束力。
A.国家标准
B.地方标准
C.职业标准
正确答案:A
18.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 )工伤保险费。
A.全部
B.部分
C.指定
正确答案:A
19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指在( )登记注册,雇佣劳动者为其从事个体生产经营的个体经济组织。
A.工商部门
B.税务部门
C.公安机关
正确答案:A
20.《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 )。
A.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B.酗酒导致伤亡的
C.患职业病的
正确答案:B
21.《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中对劳动功能障碍分为( )个伤残等级。
A.十
B.九
C.八
正确答案:A
22.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为( )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正确答案:B
23.下列不属于常见的室息性气体中毒的是( )
A.一氧化碳中毒
B.硫化氢中毒
C.铅中毒
正确答案:C
24.根据新修正的《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卫计委公布修订的2015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分为十大类( )小类。
A.132
B.112
C.115
正确答案:A
25.( )是作业人员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受到一定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标准)的生产性有害因素的作用,经过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发病。
A.急性职业中毒
B.慢性职业中毒
C.中性职业中毒
正确答案:B
26.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危害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称为( )
A.危险因素
B.职业危害因素
C.生物因素
正确答案:B
27.以下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的是( )。
A.多样性、差异性
B.广泛性、复杂性
C.单一性、局限性
正确答案:C
28.一次事件伤亡9人以上、9人以下,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
A.特别重大事件(I级)
B.重大事件(Ⅱ级)
C.较大事件(Ⅲ级)
正确答案:B
29.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区县(区)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
B.2
C.3
正确答案:B
30.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含有毒素的动植物如毒、河豚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称之为( )。
A.细菌感染
B.病毒感染
C.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C
31.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 )。
A.甲类、乙类
B.甲类、乙类、丙类
C.A类、B类
正确答案:B
32.下列不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A.鼠疫
B.霍乱
C.艾滋病
正确答案:C
33.下列属于丙类传染病是( )。
A.流行性出血热
B.狂犬病
C.风疹
正确答案:C
34.《劳动法》第五十六条规定:职工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 )和控告。
A.检举
B.起诉
C.仲裁
正确答案:A
3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是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发生的先兆,迅速采取相应施,将
突发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
A.预防和控制
B.发现和监督
C.教育和防范
正确答案:A
36.食物中毒的家庭急救措施不合理的做法( )
A.催吐导泻
B.利尿解毒
C.不用任何处理,等症状自行消失
正确答案:C
37.如果有毒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建议最实用方法( )。
A.催吐
B.睡觉
C.导泻
正确答案:A
3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传染病基本特征的是( )。
A.有病原体和传染性
B.有后遗症
C.有感染后免疫且可预防
正确答案:B
39.下列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肺结核
B.艾滋病
C.糖尿病
正确答案:C
40.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 )传播,是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A.飞沫
B.肢体接触
C.血液
正确答案:A
41.按引起疾病的病原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 )。
A.五型
B.四型
C.三型
正确答案:A
42.对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的防范应急措施不正确的是( )
A.不与红眼病人共用毛巾及脸盆。
B.红眼病人使用的毛巾,要用蒸煮15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C.不可以使用抗病毒的滴眼液治疗。
正确答案:C
4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蚊子传播的( )传染病。
A.慢性
B.急性
C.都不属于
正确答案:B
44.不属于霍乱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是( )
A.腹泻
B.呕吐
C.怕水
正确答案:C
45.被狗、猫等动物抓伤、咬伤后,应立刻接种狂犬病疫苗。第1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 )小时内。
A.24
B.48
C.72
正确答案:A
46.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确诊后无需隔离治疗。
B.对病人用过、接触过的物品进行消毒。
C.与病人有过接触者,发现不适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正确答案:A
47.鼠疫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烈性传染病(俗称1号病)。其病原体是( )。
A.枸椽酸菌属
B.肠杆菌属
C.耶尔森菌属
正确答案:C
48.脑膜炎是( )中枢神经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
A.儿童
B.中年人
C.老年人
正确答案:A
49.艾滋病传播途径不包括( )
A.通过性行为
B.血液及母婴
C.空气
正确答案:C
5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国把它定为( )传染病。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正确答案:B
51.新状病毒肺炎防控中,其密切接触者应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限一般是( )天
A.3
B.7
C.14
正确答案:C
52.火灾的报警电话是( )。
A.110
B.119
C.122
正确答案:B
53.意外火情下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B.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遇火灾乘坐电梯尽快离开。
正确答案:C
54.一般火灾中主要产生( )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1.28%时,即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亡。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氮
正确答案:A
55.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 )三个条件。
A.水
B.空气
C.着火源
正确答案:C
56.“1211”灭火器是利用装在筒内的高压( )将“1211”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的。
A.氮气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正确答案:A
57.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属于( )。
A.重症脱水
B.中度脱水
C.轻度脱水
正确答案:A
58.脱水是指( )减少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A.细胞外液
B.血液
C.血糖
正确答案:A
59.发现虚脱人员,所采取有关的安全防范与急救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立即让患者平卧休息,头部放低,双腿抬高,松开患者衣领、衣扣、腰带,以利于血液回流,给心脑供血创造有利条件
B.可以按压患者人中、内关、合谷等穴位,刺激患者尽快清醒
C.多给患者喝冷水
正确答案:C
60.世界卫生组织将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定义为( )。
A.休克
B.猝死
C.晕厥
正确答案:B
61.心肌梗死又叫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 )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A.持久性
B.间接性
C.短暂性
正确答案:A
62.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小于( )mHg,且舒张压小于( )mmHg为正常血压。
A.140,90
B.90,140
C.220,120
正确答案:A
63.中暑是指在( )环境下,人体不能正常调节体温而发生的机体代谢素乱的急性症状。
A.高温
B.高湿
C.强紫外线
正确答案:A
64.重症中暑主要为( )所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以昏眩、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弱、血压下降为常见。
A.失水
B.失钠
C.A和B都是
正确答案:C
65.头部外伤急救处理采取有关的安全防范与急救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头皮擦伤处理时,先将伤处及其周围的头发剪去,然后用肥皂水、生理盐水洗净,擦于,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一般不用包扎。
B.头皮挫裂伤后要仔细查找出血点,在血迹最多的地方分开头发,用手指压迫出血点一侧的皮肤或压住伤口周围的皮肤均可止血。
C.头皮血肿时表皮无损伤,仅有局部出现血肿或硬块,用跌打损伤药酒对局部进行外涂和按揉推拿。
正确答案:C
66.如发现人员有颈部受伤症状,采取有关的安全防范与急救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让伤颈者坐着,然后进行救治。
B.固定颈部,将毛巾或衣物等卷成筒状缠在伤者颈部周围固定,以防颈部移动。
C.须部骨折时,最重要的是不要移动伤者,如果随便搬运,不小心错动部神经,会有生命危险。
正确答案:A
67.紫外线眼炎也叫电光性眼炎、雪盲症,是人眼受到电弧光或目光中强烈紫外线的照射或反射而( )失明的一种疾病。
A.临时
B.永久
C.长期
正确答案:A
68.如发现有人员紫外线眼炎,采取有关的安全防范与急救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将伤者转移到光线较暗的地方,伤者闭眼体息。
B.不要用眼,尽量减少眼球的转动和摩擦。
C.戴上眼罩或用热毛巾等盖住双眼。
正确答案:C
69下关节脱位俗称“掉下巴”,多发在( )。
A.中老年人
B.年轻人
C.少儿
正确答案:A
70.如发现有人员手指断离,要及时采取有关的安全防范与急救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立即压追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以减少出血。
B断指再接时间最好不超过8小时,时间越长,断指接活的可能性越小。
C.用碘酒、酒精及其他消毒液涂抹断指,或者将断指泡在盐水、糖水及其他液体里进行处理
正确答案:C
71.通用的医疗急救电话是( )。
A.122
B.119
C.120
正确答案:C
72.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措施不合理的是( )。
A.让伤者不要动,保持安静,忌惊慌、奔跑、惊叫,防止蛇毒吸收和扩散。
B.急送医院紧急治疗,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C.切开伤口,用嘴去吸伤口排毒。
正确答案:C
73.一且发生异物梗喉,采取的急救处理措施不恰当的是( )。
A.让患者张口,用筷子或勺子把轻轻压舌头,露出舌根,看是否有鱼刺等异物。如有,可用镊子取出。
B.让患者感觉有异物在会厌周围或食管中,不易取出时,可让患者含一些食醋,慢慢地香下或用中药去核的乌梅蘸砂糖含化吞下。
C.用大口吞咽馒头或其他食物的方法,把鱼刺等异物压到胃中。
正确答案:C
74.硫碱、盐酸、家用清洁剂等腐蚀性液体人眼时,要尽快用大量( )冲洗眼晴,神洗时注意不要溅及另一只未受伤的眼,冲洗后用干净的纱布盖住送医院诊治。
A.酒精
B.纯净水
C.稀盐酸
正确答案:B
75.吸烟后扔掉的烟头一定要熄灭,不熄灭有可能发生重大火灾,主要因为烟头表面的温度为200-300摄氏度,中心温度可以达到( )摄氏度。
A.600-700
B.700-800
C.800-900
正确答案:B
76.一旦发生有人员电梯事故,所采取以下急救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无论有几层楼,迅速把每层楼的按钮全部按下,当紧急电源启动时,电梯可以马上停止继续下坠。
B.如果电梯有扶手,最好紧紧握住,可以固定位置,防止摔伤。如果没有扶手,用双手抱住颈部,避免颈部受伤。
C.迅速动电梯内能撬动的出口。
正确答案:C
77.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再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出修正。这是一部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综合性法律,共( )章( )条
A.7、88
B.6、88
C.7、80
正确答案:A
78.对怀孕( )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进行产前检查,应计人劳动时间。
A.3
B.5
C.7
正确答案:C
79.按国家规定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 )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 )天产假。
A.15、30
B.15、42
C.30、42
正确答案:B
80.按国家规定未成年工指年满( )周岁未满( )周岁的劳动者。
A.14、16
B.16、18
C.15、18
正确答案:B
81.禁止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带斜杠的圆环,斜杠与圆环相连用( ),图形符号用背景用( )。
A.红色、黑色、白色
B.黑色、红色、白色
C.白色、黑色、红色
正确答案:A
82.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
A.12
B.24
C.48
正确答案:C
83.《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做出之日起( )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A.半年
B.1年
C.2年
正确答案:B
84.( )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最重要的途径。
A.呼吸道
B.血液
C.头发
正确答案:A
85.如有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 )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正确答案:A
86.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相关部门、事故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 )内向国务院报告。
A.1小时
B.2小时
C.12小时
正确答案:B
87.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哪三个基本环节( )
A.病原体、环境、传染源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体、环境、易感人群
正确答案:B
88.肝炎病人自发病之日起必须进行( )的隔离治疗。
A.1周
B.3周
C.5周
正确答案:B
89.油炸食品时,如油温过高起火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油量较少的可沿锅边放人食品,火即熄灭。
B.如油量较多,应迅速盖上锅盖,隔绝空气,即能停止燃烧,同时应熄灭炉内火焰,若有可能可将油锅平稳地端离炉火。
C.遇油锅起火后,赶紧向锅内倒水灭火。
正确答案:C
90.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A.鼠疫
B.麻疹
C.病毒性肝炎
正确答案:A
91.为防止振动病,作业场所要注意防寒保暖,振动性工具的手柄温度如能保持( )摄氏度左右,对预防振动性白指有较好的效果。
A.30
B.40
C.50
正确答案:B
92.一旦发生冻伤等症状,采取以下急救处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现场救护动作要迅速,抢救要及时。若有条件,马上把患者送进温暖的房间,给患者喝热水,以提高体温。
B.若患者心跳、呼吸停止,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同时注意对患者保温。
C.可以对冻伤部位进行高温烘烤。
正确答案:C
93.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 )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A.有权
B.无权
C.不确定
正确答案:A
94.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是指未满( )周岁的公民。
A.十四
B.十六
C.十八
正确答案:C
95.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 )。
A.劳动用工情况
B.安全技术措施
C.事故应急措施
正确答案:C
96.用来表示必须遵守的命令,如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系安全带等的标志是( )。
A.禁止标志
B.警告标志
C.指令标志
正确答案:C
97.《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自( )起施行。
A.2010年12月20日
B.2011年1月1日
C.2011年12月1日
正确答案:B
98.工伤保险的主要特点不正确的是( )。
A.强制性、非营利性
B.保障性、互助互济性
C.非强制性、营利性
正确答案:C
99.《安全生产法》中规定了对事故责任追究包括( )、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A.行政责任
B.完全责任
C.附带责任
正确答案:A
100.高温强热辐射作业指的是。工作地点气温30℃以上或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夏季室外气温( )以上,并有较强的辐射热作业。
A.1℃
B.2℃
C.3℃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