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液化石油气、液氯、液氨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化气体的充装应设计采用()管道充装系统,充装设备管道的静电接地、装卸软管及仪表和安全附件应配备齐全。A.密闭B.软性连结C.硬性连接D.万向 【正确答案】D
《气瓶颜色标志》(GB/T7144-2016)对气瓶的颜色、字样和色环作了严格的规定,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体色分别为()。
浏览:707《气瓶颜色标志》(GB/T7144-2016)对气瓶的颜色、字样和色环作了严格的规定,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体色分别为()。A.白色和淡蓝色B.淡蓝色和白色C.白色和黑色D.黑色和白色 【正确答案】B
大部分的火灾死亡是由于因缺氧窒息或中毒造成的。
浏览:384大部分的火灾死亡是由于因缺氧窒息或中毒造成的。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
NaCl水溶液呈()性。
浏览:229NaCl水溶液呈()性。A.碱性B.酸性C.中性D.不确定 【正确答案】C
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浏览:227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水在低温下结冰B.食盐溶解在水里C.将生石灰放入水中,产生气泡D.液化气从钢瓶中逸出 【正确答案】C
根据《石油化工密闭采样安全要求》(T/CCSAS003—2019),密闭采样是指,采样时基本不发生样品向周围空间泄漏的采样过程,或采样时基本不发生有毒、有害物料向周围空间泄漏的采样过程。
浏览:246根据《石油化工密闭采样安全要求》(T/CCSAS003—2019),密闭采样是指,采样时基本不发生样品向周围空间泄漏的采样过程,或采样时基本不发生有毒、有害物料向周围空间泄漏的采样过程。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版)》(GB50160-2008),在使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和储运设施区,应按区域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
浏览:670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版)》(GB50160-2008),在使用或产生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系统单元和储运设施区,应按区域控制和重点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设置()。A.可燃气体报警系统B.有毒气体报警系统C.24小时监控岗位D.紧急通讯系统 【正确答案】A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关于液化烃的定义正确的是()。
浏览:267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关于液化烃的定义正确的是()。A.室温下,蒸气压大于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但不包括液化天然气B.室温下,蒸气压大于0.2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C.在15℃时,蒸气压大于0.2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D.在15℃时,蒸气压大于0.1MPa的烃类液体及其他类似的液体 【正确答案】D
化工装置泄漏物的成分不同,回收处理方式不同。
浏览:240化工装置泄漏物的成分不同,回收处理方式不同。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单位应开展初步的危险源辨识,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建设项目的工艺包设计文件应当包括()分析报告。
浏览:284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76号),在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单位应开展初步的危险源辨识,涉及“两重点一重大”建设项目的工艺包设计文件应当包括()分析报告。A.安全评价B.工艺危险性C.安全验收D.现状诊断 【正确答案】B
案例:1976年4月20日,河北省某化肥厂合成车间因煤气总管副线阀门未关严,致气密试验空气中混入煤气遇明火爆炸,造成17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浏览:321案例:1976年4月20日,河北省某化肥厂合成车间因煤气总管副线阀门未关严,致气密试验空气中混入煤气遇明火爆炸,造成17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此次事故中逃生时受伤的员工是否应定为工伤的问题,按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应该定为,因工作受伤?B.不应定为,不是因工作受伤C.是否定为,由厂工会认定?D.是否定为,由厂领导决定E.是否定为,由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裁定 【正确答案】A
通过对未遂事件的管理,分析事件原因,可以避免事件演化成事故。
浏览:751通过对未遂事件的管理,分析事件原因,可以避免事件演化成事故。A.正确B.错误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