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160-2008),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输送管道在()应设置静电接地设施。

浏览:279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160-2008),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输送管道在()应设置静电接地设施。A.进出装置处B.爆炸危险场所的边界处C.泵入口永久过滤器处D.管道支撑部位 【正确答案】A、B、C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凡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建设、使用与废止、放射源的购置与拆装处理,应到()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浏览:420

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凡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建设、使用与废止、放射源的购置与拆装处理,应到()部门办理登记手续。A.环保B.公安C.卫生D.消防 【正确答案】A、B、C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规定()。

浏览:208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明确规定()。A.应急组织体系B.职责分工C.应急救援程序D.应急救援措施 【正确答案】A、B、C、D

案例:2017年6月28日16时40分,青海某化工分公司乙炔厂一车间炭黑水处理系统工艺管线焊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2.4万元。事故调查组调查发现事故企业在未彻底隔断储罐内工艺气体的情况下组织在罐顶实施动火作业,发现事故前兆后仍然继续违章冒险作业,带电的电焊掉落至罐顶,与槽顶积水放电产生火花,引燃泄漏的可燃气体并形成回火,导致发生闪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包括()。

浏览:1566

案例:2017年6月28日16时40分,青海某化工分公司乙炔厂一车间炭黑水处理系统工艺管线焊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2.4万元。事故调查组调查发现事故企业在未彻底隔断储罐内工艺气体的情况下组织在罐顶实施动火作业,发现事故前兆后仍然继续违章冒险作业,带电的电焊掉落至罐顶,与槽顶积水放电产生火花,引燃泄漏的可燃气体并形成回火,导致发生闪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包括()。A.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B.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C.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 … 阅读详情>> "案例:2017年6月28日16时40分,青海某化工分公司乙炔厂一车间炭黑水处理系统工艺管线焊接作业过程中,发生着火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82.4万元。事故调查组调查发现事故企业在未彻底隔断储罐内工艺气体的情况下组织在罐顶实施动火作业,发现事故前兆后仍然继续违章冒险作业,带电的电焊掉落至罐顶,与槽顶积水放电产生火花,引燃泄漏的可燃气体并形成回火,导致发生闪爆。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事故调查组的职责包括()。"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装置的()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应无门窗洞口,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材料实体墙。

浏览:610

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50160-2008)的要求,石油化工企业装置的()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应无门窗洞口,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材料实体墙。A.控制室B.机柜间C.工具间D.库房 【正确答案】A、B

某化工企业存在一重大危险源,根据《安全生产法》,针对该重大危险源,企业必须采取的措施有()。

浏览:395

某化工企业存在一重大危险源,根据《安全生产法》,针对该重大危险源,企业必须采取的措施有()。A.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B.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C.向当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价D.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措施E.将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等情况报所在地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正确答案】A、B、D、E

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要求,甲、乙和丙A类液体的()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

浏览:246

根据《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的要求,甲、乙和丙A类液体的()应设置消除人体静电装置。A.泵房的门外B.储罐的上罐扶梯入口处C.装置平台过道D.装卸作业区内操作平台的扶梯入口处E.码头上下船的出入口处 【正确答案】A、B、D、E

案例:2011年3月29日,位于山西省某化工企业在对自备发电厂9号锅炉节能改造施工过程中,因煤气未有效隔离而泄漏,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经初步调查,此次事故暴露出相关企业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场安全检查不彻底、排除隐患不及时以及施救措施不当等多方面问题。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

浏览:426

案例:2011年3月29日,位于山西省某化工企业在对自备发电厂9号锅炉节能改造施工过程中,因煤气未有效隔离而泄漏,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经初步调查,此次事故暴露出相关企业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场安全检查不彻底、排除隐患不及时以及施救措施不当等多方面问题。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A.人的因素B.物的因素C.环境因素D.管理因素E.偶然因素 【正确答案】A、B、C、D

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企业在建设项目详细设计和施工安装阶段,发生以下()重大变更的,设计单位应按管理程序重新报批。

浏览:375

根据《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5号),企业在建设项目详细设计和施工安装阶段,发生以下()重大变更的,设计单位应按管理程序重新报批。A.改变安全设施设计且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B.液化烃装车增加拉断阀;C.在施工期间重新设计的。D.更换企业法人。 【正确答案】A、C